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新聞~

最近有一則新聞是談到小學社會科的問題~

也就是有一些老師重視的是記憶而不是理解.......

而我剛好看到李家同教授關於這篇文章的回應......

所以就把它從聯合新聞網上複製過來....

 


 

【聯合報╱李家同/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最近媒體開始討論國小社會科太難的現象,這的確是個嚴重的問題。要應付這種難題,小朋友只好死背,

死背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的痛,不僅小學生在背,大學生也好不到哪裡去,誰都想減輕這種死背的現象,

可是大概不可能立刻消除。我在此提出一些觀念,拋磚引玉,供大家參考。

 

我們教科書內容常常超越學生能力,比方說,小學生的社會科,考試就可能使學生非背不可。

國中的自然課提到遺傳,也提到DNA,對我來講,DNA牽涉到化學,

國中一年級的學生不可能懂DNA的,因此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死背下來。

 

到了高中要學半導體,很多學生學了半導體以後,無法了解半導體在工業上的作用,

要了解這個,必須了解半導體加入雜質以後的性能,這談何容易,同學又只好似 懂非懂地死背了。

我曾看過高中經濟學考題,很多大學經濟系教授說,這一類問題,高中生是不可能了解的,

但高中生好像無所謂,因為他們養成習慣了,管他懂不 懂,只要背下來就可以了。

因此,只要我們的教材太難,學生永遠都在死背。

 

我們社會向來沒有挑戰權威的想法。過去,我們不敢挑戰古聖先賢,現在,我們不敢挑戰洋人,

因此,我們不停地教導學生美國史丹福大學校長講的話,學生也養成 習慣,重覆這些人的話。

這種不敢挑戰權威的現象,使我們不敢批評微軟的軟體,無論那些軟體多麼不好用,

大家也永遠在替外國廠商辯護,結果,芬蘭一個年輕人 開始寫自己的操作系統,

現在全世界都在採用這個系統。我們的學生還在背書上那一套。

 

我們的教育過分強調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太鼓勵學生做實驗。

以物理為例,很多人念過電子學,但是很少人會做非常基本的電子學實驗,

學生對電子學的了解幾乎全 部來自書本,如果學生被迫要做電子學的實驗,

我絕對相信,我們的學生不再死背。再以電路設計為例,如果學生被迫有動手做的習慣,

立刻會對電路設計有所謂工 程上的感覺,也會發現書上講的那一套,

並不一定夠用,自然他們也不需要死背了。

 

要使學生不再死背,我們老師要負起責任來,我們必須重新檢討教材,教材如果不是太難,

同學可以真的理解,當然就無須死背。同時,我們也一定要知道,考試 時,要避免那些強迫學生死背的考題。

比方說,問學生操作系統有多少種,因為不同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可是老師不會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學生 必須回答得和他所選的教科書講得一模一樣,

這是經常發生的事,也使得我們同學只好死背。最重要的,還是要逼迫學生動手做實驗,

從國中就要開始,使得學生的 知識,不完全一字一字地來自書本,而是經過思考得到的。

 

最後,我們老師自己要有挑戰權威的想法,否則我們的學生永遠在跟隨別人。

 

【2010/11/09 聯合報】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李家同教授的說法有什麼想法~

不過就資優班的經營來說.......

這真的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有些爸爸媽媽(真的不是指我們班)

會認為資優班就是必須要教很多東西、很多結構的教材...

在意的是小孩的考試成績

或是他是不是「提早」知道國中

甚至是高中才學的內容~

但我覺得(當然我也可能是錯誤的)

在「記憶」的知識以外

我們應該更重視思考的東西.......

 換言之~

對資優班來說.....

 教導學生如何思考、喜歡思考~~

 並且如何動手做、如何修正的精神與態度......

 應該大於老師直接告訴小孩「他應該怎麼做」

 舉例來說,

從坊間買一本自然科學的書......

 裡面一定會告訴你植物怎麼行光合作用

 甚至包含怎麼去實驗、驗證這個說法...........

 但關鍵點來了....

 很多小孩只是「看過」

 然後把內容背下來.......而不是動手去做實驗....

 因為是實驗的結果就跟「書上寫的差不多」.......

 用看的結果~就是少了「經驗」...

 而這個經驗...是用錢買不到、看書學不到的..........

 所以資優班會安排比較多思考

 或是實驗的課程內容~~

 當然

 只要牽涉到實驗、思考~~

 那意味著我們很多時候在「思考」或是「實驗」已經可以從書上知道的「知識」...

 所以會覺得進度很慢~

 學得不夠「多」(這裡指的是知識量、記憶量的多)......

 我覺得如果社會在乎與重視的是知識量、記憶量的多寡~~

 那麼我們需要的不是老師

 而是一台用不斷電的電腦.....

 因為使用Google大神.....鐵定可以找到一堆知識........

 而且很多還是老師背不出來的.....

 總之~

 我和這篇新聞的想法類似~~

 只是我覺得或許我們不是從國中就該開始實驗

 而是能在國小讓小孩動手一些簡單、危險性低實驗~~

 或許行政單位也可以試著了解

 對於資優班的關心,應該不是安排了多少「課程單元」?

 老師指導學生參加了多少種的比賽?

 (單元名稱越多越好?越多就代表多元與豐富?)

 而是小孩到底學到了什麼

 學生真正的感受是什麼

 當然

 如果整體社會只有計算「知識量」的唯一算法........

 那麼~

 李家同教授的這篇文章過了十年後

 只要日期改一改

 我相信依然適用未來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android 的頭像
    drandroid

    Ryan老師碎碎念

    drandro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